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4-05 20:05:52
地 点:北京
究其原因,首先是现行的电力体制。
从能源角度讲就是要把可再生能源发展这样一个低碳的、零碳绿色的、没有温室气体排放这样一种清洁能源作为未来人类追求重要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不仅仅是一个未来方向理想,现在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从技术成本应用方式等等,已经日益广泛的开始进入到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不断调整它的发展目标。我想今天到会都是我们关注这样一个领域来自我们产学研各界的代表,大家共聚一堂探讨推进我们新能源发展新的用能方式,当前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作为我们整个能源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我们国家战略地位位置,已经跟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挖煤已经30多亿吨,改革开放初期6亿吨标准煤,10年已经达到32亿吨,现在估计15年十二五末期能够控制40亿吨标准煤就很不错了,2020年有可能接近50亿吨标准煤,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现在30亿吨煤已经把中国国土环境交通运输,我们的能源整个结构系统已经是搞得很紧张,搞50多吨煤是什么局面,我想这种局面能不能长期的维持下去。从中国目前现状看,我们提出来2020年要实现我们非石化能源占比15%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按照现在构成主要是水能开发,一个是核能开发,我们原来预期2020达到70008000千瓦,非化石能源再生能源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但是由于福岛核事故出现,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对核安全监管,过去技术评估所以原有核计划肯定要受到影响,现在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检查,经过一年多已经把进度往后推。我们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的风电发展,装备制造从过去完全依靠国外到基本上能够自主开发制造,有些新技术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包括海上风机,太阳能这个领域产量光伏电池占据全球一半以上,这个产品大量走向国外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保障20年以上的寿命是可以保障,成本也在大幅度降低。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分布式系统,我想很好的解决我们再生能源大规模进入我们的能源系统非常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在全球进一步保障我们能源安全供给,保障我们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够更好的实现减排任务,保障我们的应对气侯变化这样一个大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从各国看很多国家都是把供电这一端向市场放开,在我们能源系统里面应该允许有更多的民企进入,民间资本进入,这样才能把这个事做好,才能大幅度加快我们的建设。世界新的科技革命,特别是能源领域技术革命,将给人类能源带来重大的变化,我们还能不能继续坚守我们原来的阵地,我们中国是以煤为主的现状还是很难改变的,可再生能源没有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个问题能不能调整思路,尽管事实如此,煤炭不可能短期之内从我们生活当中消失,但是未来发展方向能不能更大比例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减少煤炭使用必须要考虑。经验2:明确严格的并网技术标准,确保公共电网安全稳定德国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压配电网并网技术标准》(1-60千伏)、《低压配电网并网技术标准》(1千伏及以下),分别提出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
此项规定实际上是鼓励用户合理确定项目装机容量,或配置储能装置,尽量减少用户余电上网,延缓或降低配电网改造费用的投入,可以理解为将配电网改造投入补贴给积极自发自用的用户,体现了从全社会经济成本考虑的原则。随着鼓励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将迎来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管理、技术、政策和电网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其科学有序发展。分布式电源作为电力系统的有益和重要补充,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page]分布式电源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并网和运行方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分布式电源自身的经济性,还要立足于电力系统整体经济性最优。
若上一年度新增规模超出年度计划,则增加上网电价下调比例,反之则适当减少下调比例。此外,德国从2009年开始鼓励用户自发自用,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自用电量比例越大,补贴程度越高。
分布式电源通常指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工业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以及冷热电多联供系统,主要是为了利用分散资源和满足本地用户的能源需求,通常规模小、接入电压等级低。分布式电源接入将对智能配电网运行以及大电网调峰能力提出重大挑战。首先,应实施年度发展计划,引导分布式电源有序发展。不但可以降低项目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成本,有利于项目管理,而且更为直接地鼓励多发绿色电量,起到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确保全社会经济成本投入的有效性。
对于自发自用系统,采用三量双价制、自用电量额外补贴的政策。分布式发电在我国早有应用,目前我国分布式利用的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天然气冷热电多联供系统等分布式电源起步较晚,发电成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缺乏管理、技术和政策上的一些经验。三量计量就是指分别计量光伏系统发电量、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随着适合分散利用的光伏发电、风电和微小型天然气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
1991年制定的《电力入网法》从法律制度层面正式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德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7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占比近80%,主要应用形式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单个发电系统平均容量仅为20千瓦。德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经验表明,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以实际所发节能环保电量作为激励政策的计量标准,简便易行,具有明确的激励作用。
具体的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借鉴德国的三量双价制。同时,由于光伏在夜间用电高峰时期不能发电,随着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电网调峰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建设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通道,以大电网为依托,为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另外,该法律将中长期发展gesep全球节能环保网目标与年度计划有效衔接,利用灵活的电价调整机制引导分布式电源有序发展。联邦法院将经济的方式定义为:如果配套电网改造投资超过了发电项目本体投资额的25%,则认为是不经济的,电网企业可拒绝该项目的并网申请。此外,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的快速增长引起调峰容量需求的显著增长,原因是夜间用电高峰时期光伏不能发电,以及受到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大量作为基荷的核电退出运行,要求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力,实现跨区大电网范围内的互为支撑。德国对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和装机规模相挂钩的上网电价调整机制。德国明确规定自发自用仅限小于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议借鉴德国经验,将我国节能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年度计划有效衔接,采用灵活的上网电价调整机制,根据装机规模合理调整上网电价,实施年度发展计划,保持分布式电源的均衡、有序发展。
此外,EEG强调谁受益、谁掏钱原则,体现社会公平。再次,优化分布式电源激励政策,有效激励分布式电源发展。
一方面,差异性上网电价可保证发电企业能够享受适当利润而积极参与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同时确保能源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逐年递减上网电价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降低发电成本,并激励新建项目尽快投产;此外,采用全国统一的上网电价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仍然体现全社会经济效率的原则。最后,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保障分布式电源发展。
经验4:分布式电源的大发展仍需要大电网作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上网电量不断增加,配电网双向潮流日益增多,目前德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EEG通过自用电量补贴政策,鼓励用户合理确定装机容量或增加储能装置,减少上网电量,同时德国也在加大配电网投资改造,支撑分布式电源接入。其次,加快分布式电源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保障公共电网安全稳定。
经验3: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政策,可引导科学有序发展德国根据光伏发电的安装地点、装机容量和技术类型,采用差异性、逐年递减的固定上网电价。双价制就是指上下网电量按照各自价格独立结算,即上网电量按照确定的价格由电网企业统一收购,价格超出常规电源上网电价的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分摊,而用户用电量则按照常规销售电价向电网企业支付电费。此项规定实际上是鼓励用户合理确定项目装机容量,或配置储能装置,尽量减少用户余电上网,延缓或降低配电网改造费用的投入,可以理解为将配电网改造投入补贴给积极自发自用的用户,体现了从全社会经济成本考虑的原则。德国根据上一年度新增装机规模与年度计划的匹配度,确定下一年上网电价调整幅度。
这有利于电网企业和分布式电源项目业主在前期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有据可依,遵循并网技术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并网,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启示德国强调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借助灵活的上网电价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通过明确严格的并网技术标准,依托配电网和大电网建设,实现光伏发电的积极、有序、可持续发展。
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并有利于鼓励合理确定项目装机容量或通过储能装置提高自用电量,从而提高全社会投入积极性。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中国电科院作为主要单位起草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将来仅对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约束力;从电网企业层面来看,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已经制订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一系列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但作为企业标准,约束力有限。
(作者为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经验1:科学、可操作的立法,为分布式电源发展保驾导航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讲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了分布式电源的科学、有序发展。
建议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局在能源领域标准管理方面的作用,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基础上,结合正在制定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并网标准,尽快制定和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并网国家标准。在当今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是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技术标准非常明确和严格,各项指标均有详细规定,譬如规定了孤岛保护、短路电流等方面的详细技术要求,针对不同装机容量的光伏系统提出了详细的调度方式规定,明确了详细的并网调试程序和内容。作为世界上分布式电源发展的典范,德国在用户侧发电系统的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我国分布式电源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分布式电源上网电量引起配电网双向潮流,对配电网规划、运行和保护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需要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满足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需求。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网工程建成能够使电源开发商赚钱,因此EEG规定接网费用由电源开发商承担。
上网电价调整机制既反映发电成本的变化,也与市场变化、规划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相一致,可实现对光伏发电的灵活总量控制。德国于2000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并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进行了三次修订。
随着鼓励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将迎来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管理、技术、政策和电网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促进其科学有序发展。经验2:明确严格的并网技术标准,确保公共电网安全稳定德国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压配电网并网技术标准》(1-60千伏)、《低压配电网并网技术标准》(1千伏及以下),分别提出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
我市某中学高一男生小刚得知学校放假三天的消息后,非常激动。...
(一)轻伤事故,0人死亡,0人重伤,0元直接经济损失,报县级企业处理。...